查看原文
其他

「刚刚好」很危险

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1-03-14


如果凡事做到刚刚好,或者刚刚够,就是临界稀缺或者临界贫穷。

我们会碰到很多刚刚好的情况,比如早晨急急忙忙起床,洗漱完毕,然后开车杀到公司,刚刚好赶上打卡。

又比如说我们本月挣的钱刚刚好够花,下月的账单得等下月发工资。

然后类似于这样刚好的情况不胜枚举,「刚刚好」看起来没问题,但其实危险重重。

比如每一天刚刚好把明天的文章写好,然后在前一天晚上设置,第二天早晨7:50发送,这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,但问题在于这一切都太脆弱了。如果我碰到休假或者出差,那么这种刚刚好就会变成捉襟见肘,变成手忙脚乱,变成质量下降。

如果满足于「刚刚好」,那么我们与《稀缺》一书中提到的穷人、忙碌的人没有本质区别。这里提到的穷人,本质缺的不是钱,而是缺少合理运用金钱的理念;忙碌的人,缺的不是时间,而是缺少安排主次的意识与能力。所以给穷人以金钱和给忙碌的人以时间,都不解决本质问题,他们很快会耗尽这些资源。

平日里,他们的资源,总是刚刚好被耗尽,或者还有少量欠缺。即使是刚刚好,也没有弹性,非常脆弱,任何意外都会把他们推向深渊。

所以这是马太效应的体现,穷者越穷,忙者越忙。

怎样破局?

解决之道就是一定要告诉自己,不能满足于刚刚好就好,要往前更进一步。

高德拉特的TOC(瓶颈理论或者制约理论)和穆莱纳森与沙菲尔合著的《稀缺》一书其实都在讨论关键资源的短缺问题。史蒂芬·平克的《当下的启蒙》中也提到人类的几次飞跃发展都与能源革命有关,而能源也属于广义的资源。所以,思考个人发展,项目,公司,组织,学习等等,都可以从「关键资源」入手。这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。

几乎所有讨论「资源」的书籍与理论,最终都会导向「关键资源不足限制发展」的结论。所以,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关键资源「相对充足」,其实也不需要绝对充足,也不需要一下子变得很多,这也不现实。

我想到的组合拳是:第一,提升一点点关键资源,这个不难,比如多一点点时间;第二,提升一点点「效率」,这也不难,这里「效率」指的是生产率的提升,对应的是单位产出资源消耗的降低。

这样,可用资源和需求之间就有了「闲余」,利用这个闲余,去继续做挖掘资源或者提升效率的事情,能实现复利型的积极变化 —— 这就是我应对稀缺的策略。

举一个例子还是我的写作。

我现在的确不能满足于刚刚好就好,我需要比好更好。两个切入点,第一每天多找半小时,高质量的,不被打扰,可以全力写作的时间,不需要太多,只要30分钟就可以,这不难。第二,降低每篇文章的难度,以每天输出一篇的结果看,降低每篇难度,就相当于提升生产率。原先用1小时可以搞定的文章,现在如果用30分钟就可以搞定,相当于「每日一更」的生产率提升了2倍。甚至时间从60分钟缩短到40分钟也能带来巨大差异。

这样,每天多一些自由时间,同时减少写作的消耗,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时间差异,但如果我把多出来的时间再投入到写作效率的提升上,比如加强写作技巧,加大阅读量,这会进一步提升写作效率,产出一篇高质量文章的所消耗的时间更少。这就带来了「时间」的复利 —— 给辉友出一个考题:复利如何产生(无论是金钱的复利还是时间的复利?复利的本质是什么?有非常简明而发人深省的答案,我会在知识星球上回答。)

回到上班这件事上,假设我早晨8点上班。如果我能早起15分钟,早出发15分钟,带来的收益是多重的,第一,上班路上不怕堵车等意外了,不会有「最后一分钟」赶到公司的担心。第二,因为早起了,路上更通顺了,通勤时间又减少了,到公司时间不是提前了15分钟,而是更多。第三,因为提前到了,车位随便停,停车的时间和金钱消耗减少了。

也就是说,从紧张的不得了到富裕到闲庭信步,只是早起15分钟就可以。但改变前,是典型的「刚刚好」,即稀缺;改变后,是典型的「闲余」,即富足。感觉天差地别,但其实只是早起15分钟带来的变化。

画了一张草图,看懂这张图,你的生活会产生极大不同。如果你觉得自己忙碌而低效,辛苦但收入不满足,请务必认真思考这张图背后的含义。

我在知识星球上贴出了这张图,有一个辉友看的比较明白,给出了不错的解释。此外我也会用语音简短解释这张图。请在知识星球置顶区寻找答案。



参考文章:世界是非线性的

前一篇文章:自主学习是解决人生难题的钥匙

24/365

下面是辉哥的精华教程集锦,主要形式是语音深度解析+PPT,请辉友在「知识星球」置顶区查收,持续更新中。即刻开启学习模式,请点击「阅读原文」加入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